党建活动

弘扬青蒿素精神 传承创新中医药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第一党支部

文章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04日 浏览次数: 【字体:

新中国成立后,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与支持。1955年12月19日,随着卫生部中医研究院的正式成立,中药研究所也应运而生,开启了我国中药研究的新篇章。中药研究所是一所国家级科研机构,自创立之初便肩负起挖掘和传承中医药精髓、推动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重任。

历经七十载砥砺奋进与不懈探索,中药研究所已经发展成为了拥有18个研究中心、500余科研精英的行业旗舰。一代代中药人秉承“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初心,构建起覆盖中药全产业链的创新体系,铸就了基础研究、应用开发、标准制定一体化科研方阵,是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的核心力量。目前,中药研究所拥有道地药材品质保障与资源持续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中药质量控制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2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5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中医药实验室,1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

中药研究所屠呦呦研究员由于在青蒿素研究中的杰出贡献,2011年被授予拉斯克临床医学奖,2012年获“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荣誉称号,2015年获得华伦·阿尔波特基金会奖、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16年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全国优秀共产党员,2018年被授予“改革先锋”称号,2019年被授予“共和国勋章”。她德馨品高的大家风范、敢于担当的工作作风、执着献身科学的精神、淡泊名利的境界和追求真理的勇气成为广大科技工作者学习的楷模。

一、传承青蒿素精神,建强高质量阵地

中药研究所第一党支部结合自身优势,充分发挥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屠呦呦研究员的典型模范作用,大力弘扬青蒿素精神和科学家精神,激励广大党员干部积极投身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一)构建科学家精神教育阵地

2020年12月成立“屠呦呦研究员工作室”,工作室在屠呦呦研究员原办公室的基础上,重新规划设计进行建立,分为“呦呦初鸣、向医而行、矢志寻蒿、中国神药、享誉世界”五大主题。屠呦呦研究员曾经阅读的书籍,查阅、记录的实验资料,获得的成果和荣誉等都在这里得以保留和展示。工作室藏品包括发现青蒿素的珍贵记录和手稿、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章、共和国勋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状等40余件,照片百余张,以时间为主线,记录了屠呦呦研究员生命中的难忘历程和人生的壮丽风采,深刻诠释了“胸怀祖国、敢于担当,团结协作、传承创新,情系苍生、淡泊名利,增强自信、勇攀高峰”的青蒿素精神。

(二)组建呦呦事迹宣讲团

屠呦呦研究员工作室建成后,成立了以党员和积极分子为成员的“优秀共产党员屠呦呦事迹宣讲团”,深度挖掘宣传屠呦呦等老一辈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大力弘扬以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为内核的科学家精神,全力营造尊重知识、崇尚创新、尊重人才、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浓厚氛围。宣讲团成员在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之余,积极肩负起传承弘扬青蒿素精神和科学家精神的重任,将屠呦呦研究员的攻坚故事转化为鲜活教材,为来访参观“屠呦呦工作室”的同志进行义务宣讲。通过个人自学、集中培训、研讨交流等方式,坚持不断优化宣讲内容,打造特色亮点,切实把讲解过程变成了一堂堂鲜活生动的“微党课”。

)开展系列学习宣传活动

自“屠呦呦研究员工作室”创建以来,已累计接待国家部委、民主党派、国内外学术团体、科研机构、大中小学等数百家单位,共计550余批次、9000余人次参观学习,推动科学家精神从“展柜陈列”走向“实践课堂”。每年定期开展屠呦呦宣传周活动,以多种活动形式大力宣传屠呦呦研究员的先进事迹,充分发挥了科学家的典型示范引领作用。通过组织举办“‘传承科学家精神 续写作风华章’青蒿素精神青年宣讲员比赛”等特色活动,做好“业务骨干即精神传人”的双重角色,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工作室先后获评全国首批“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全国科教文卫体系统示范性劳模和职工创新工作室”和北京中医药健康旅游精品线路,成为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的前沿阵地。

(四)推动青蒿素精神传承教育常态长效

坚持“全周期覆盖、多维度渗透”的原则,构建科学家精神宣教长效机制,将青蒿素精神教育融入职工入职和研究生入学“第一课”、党员教育“必修课”、骨干培训“特色课”。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开展“青蒿素精神与科研攻关”专题研讨,通过分享青蒿素研发过程中的艰辛与突破,传承和弘扬老一辈科学家精神,激励新一代科研人员投身科技创新事业。全方位形成“尊重知识、崇尚创新、献身科学”的浓厚氛围,全面构建“为国而研、为民而创”的价值共同体,锚定意识形态灯塔,实现精神传承与科研业务的无缝融合。制定《中药研究所高质量发展头部工程“弘扬青蒿素精神工程”专项实施方案》,为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二、深化党建品牌创建,提升宣传影响力

中药研究所第一党支部构建起“线上+线下”融合的宣传矩阵,打造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党建品牌体系,提升改革攻坚的文化感召力与社会影响力。

(一)构建数字化党建全新生态

打造“中药所党建”微信公众号核心平台,将数字化手段深度嵌入党建工作实践,及时推送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党的最新理论知识,构建起“指尖可触、身边可学、随时可悟”的立体化学习生态,为理论武装注入数字动能。在办公楼公共区域部署12块智能交互屏幕,利用科研人员等候电梯的“黄金三分钟”,循环播放《青蒿素研发历程》微纪录片、党建与业务融合动态,实现“碎片化学习”与“可视化融合”。

(二)打造青蒿素精神特色品牌

系统构建青蒿素精神理论的学术框架与阐释体系,编撰《传承弘扬青蒿素精神 谱写中医药时代新篇章》精品思政课,系统阐释青蒿素精神的核心要义与时代内涵。推动教材纳入全国中医药院校思政必修课进一步巩固和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增强政治认同感,激发爱国奉献的志向,切实将精神融入所有中医药工作者的精神谱系。

(三)推进文创赋能品牌传播

围绕青蒿素精神与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系统构建一个多维度的中医药文化传播矩阵,大力开发丰富多样的文创产品系列,如书签、笔记本、冰棒、徽章等日常用品,使中药研究所的文化内核通过实物载体具象化、生活化,融入人们的日常起居。实现精神传承从“单向说教”向“双向沉浸”的跃升,推动党建品牌从“内部示范”走向“行业辐射”,切实提升中药研究所在整个中医药领域的创新影响力与传播广度。

三、筑牢建强四强支部,争当改革排头兵

)加强高位引领,保证党员教育政治方向

基层党组织首先是政治组织,政治性是第一属性。党员教育要始终把党性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贯穿全过程,做到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要始终从政治上看党员教育工作,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通过强有力的理论武装,切实将中药研究所党员干部职工紧紧凝聚在党的旗帜之下。

突出榜样示范,提高党员教育工作质效

先进典型的选树是党员先进典型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好的榜样是最好的引导。要充分运用好特色资源优势,有效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用好用活屠呦呦研究员工作室,展现以屠呦呦研究员为代表的老一辈科技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大力弘扬老一辈科学家精神,树立起学典型、见行动的实干导向,激发党员教育工作的源动力,构建起党群关系“磁力场”。

(三)促进学用转化,聚焦党员教育工作成效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党员作用发挥是检验党员教育工作成效的最终标准。党员教育工作应当立足全局,谋求长远发展,因地制宜,在做好“规定动作”的基础上,出实招、求实效,推动党员教育和工作实际深度融合,激发党员群众学习动力,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提质赋能。

作为中医药科研“国家队”的行政党支部,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第一党支部始终以“争当改革排头兵”为使命,将党建政治优势转化为科技创新动能。通过理论武装筑牢改革根基、融合机制激活发展效能、精神传承凝聚攻坚合力、品牌创建扩大社会影响,形成了“党建引领方向—业务彰显担当—文化浸润人心”的良性循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党支部将持续深化“四强”党支部创建,以“四维协同”机制为抓手,聚焦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改革目标,在科研管理创新、科学家精神传承、党建品牌塑造上勇立潮头,切实把屠呦呦研究员等老一辈科学家的奋斗精神转化为破解“卡脖子”难题的实际行动,为建设国内领军、国际一流的中药研究机构提供坚强政治保障,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中书写“改革排头兵”的时代答卷。

终审:小管
【收藏】 【打印正文】

相关文章

×

用户登录